沙漠蝗虫是从哪里来的?你飞到哪里去了?
中国科学院航天信息创新研究所研究员、副研究员黄文江、董应英,常年从事蝗虫遥感监测预报工作。最近,该小组利用低分辨率和中分辨率卫星图像作为主要遥感数据来源,并结合粮农组织公布的蝗虫入侵和再生产、土地利用/覆盖数据、温度和季风数据等地面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洲之角和西南亚沙漠蝗虫繁殖和迁徙的时空分布以及沿印度-巴基斯坦边界向中国迁移的预测路径(见图1)。
2018年,阿拉伯半岛南部的暴雨为沙漠蝗虫的繁殖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栖息地。从上图中,你可以看到也门和阿曼的蝗虫在2019年入侵沙特阿拉伯东部和伊朗南部,然后从伊朗进入巴基斯坦西南部。与此同时,印度-巴基斯坦边境的沙漠蝗虫继续孵化成群。
自2020年1月以来,印巴边境蝗虫已经繁殖了三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蝗虫会迁移到伊朗、阿曼等国,进入我国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然而,到了夏季,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沙漠蝗虫仍将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印度洋西南季候风非常强烈,从此就有进入我国的危险,威胁着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我国需要加强田间害虫监测,及早进行科学控制。

多种技术的融合,以支持蝗虫监测和预警
粮食安全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害虫的发生范围和流行程度有明显的扩大和增强的趋势。蝗虫是世界上主要的迁徙害虫之一。东亚飞蝗一直是我国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民收入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制约因素。今年东亚有两种类型的蝗虫区需要注意:旧蝗虫区(近年来改变了蝗虫区的面积和分布区)和新水库形成的新蝗虫区、水源保护区、大面积种植和矿区塌陷。沙漠蝗虫是非洲和西南亚的主要灾害。